新生兒的重要需求與媽媽們的挑戰-懶人包巾
在新手媽媽們繁忙的生活中,照顧新生兒的需求總是充滿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懶人包巾已經成為了許多媽媽們的救星。為什麼懶人包巾能夠得到如此多的讚譽呢?它的概念和優勢究竟有哪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運用PAS(問題、解答、解決方案)的語氣,深入探討懶人包巾的魅力所在。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新手媽媽們面臨的問題:新生兒的睡眠質量和舒適度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但在嬰兒的前幾個月裡,他們很容易受到驚跳反射的影響,使他們從睡眠中驚醒。此外,新手媽媽們還要應對保持寶寶的安全、舒適和溫暖等挑戰。面對這些問題,懶人包巾便是一個理想的解答。
使用嬰兒包巾的原因與重要性
瞭解嬰兒猝死癥(SIDS)與其風險
在選購新生兒包巾之前,首先要先了解趴睡帶來的風險以及嬰兒猝死癥(SIDS)有著絕對的關係。
嬰兒猝死癥通常發生在六個月內的嬰兒,特別是二至四個月大的嬰兒。
有許多可以避免的環境因素會增加嬰兒猝死癥的風險,如趴睡、在帶有枕頭或玩具的床上睡覺,或在過於軟的床上睡覺。
美國自1994年開始倡導仰睡方式,使嬰兒猝死癥的人數下降了了近40%。
降低嬰兒猝死癥的風險
專家建議,要有效降低嬰兒猝死癥的風險,最安全的睡姿是就是仰睡,家長需要去除嬰兒床旁的鬆散物品,讓寶寶穿單件睡衣以減少蓋毯遮蔽口鼻的風險。
趴睡的寶寶應翻回仰睡,床墊要結實避免過軟,避免使用枕頭以減少窒息風險。
新生兒常見睡姿
以下是新生兒常見的三種睡姿:
- 仰睡:適合出生前3個月的嬰兒,這個姿勢可以讓寶寶肌肉放鬆,四肢自由活動,臉部不被棉被遮蓋,減少呼吸道阻塞問題。
- 側睡:適合出生後3個月的嬰兒,有助於觀察寶寶的臉部表情,並兼顧頭型。
- 趴睡:當寶寶的頭部和頸骨支撐力逐漸發展時,可以考慮讓寶寶趴睡。趴睡有助於塑造完美頭型,但風險較高,因此在寶寶趴睡時需要有照護者在旁。
而懶人包巾是一種專為新生兒設計的一體式包裹產品,能夠模擬母親子宮內的緊密感,讓寶寶感到安心舒適。懶人包巾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易於使用:
懶人包巾的設計簡單直觀,新手媽媽們無需花費太多時間學習如何使用。只需將寶寶放入包巾,按照說明將布料包裹好,便可完成整個過程。
-
安全舒適:
懶人包巾通常使用柔軟、無刺激的材料製成,讓寶寶在其中感到舒適。此外,它還可以減少驚跳反射,幫助寶寶獲得更好的睡眠質量。
-
可調節性:
懶人包巾的設計允許媽媽們根據寶寶的需求調整緊度和透氣性,確保寶寶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環境中。
-
保暖性能:
懶人包巾不僅可以在冬季為寶寶提供保暖,還可以在夏季為寶寶提供透氣的環境。因此,無論季節如何變化,懶人包巾都能確保寶寶舒適。
-
方便攜帶:
懶人包巾的折疊尺寸輕巧,方便新手媽媽們隨身攜帶。無論是在家中、外出散步,還是在旅途中,懶人包巾都能夠成為寶寶的忠實伴侶。
懶人包巾的特色
首先先來比較傳統包巾與懶人包巾的差異性:
特點 | 傳統包巾 | 懶人包巾 |
---|---|---|
使用難易度 | 可能需要一些練習和技巧,包裹方式較為複雜 | 簡單易用,一體式設計,快速包裹寶寶 |
安全性 | 如包裹正確,安全性較高 | 設計確保寶寶安全,減少驚跳反射和呼吸困難的風險 |
可調節性 | 具有一定的可調節性,但可能需要經驗和技巧 | 易於調節,根據寶寶需求可調整緊度和透氣性 |
適用年齡 | 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寶寶,但可能需要不同的包裹方式 | 適合新生兒和嬰兒,一體式設計適用於不同年齡段 |
保暖性能 | 取決於包巾材質和包裹方式,可能需要額外的保暖措施 | 良好的保暖性能,適應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 |
清洗保養 | 根據材質和設計,可能需要特殊的清洗和保養方式 | 簡單易洗,無需特殊的清洗和保養方式 |
便攜性 | 依賴材質和大小,可能不太便於攜帶 | 折疊尺寸輕巧,方便隨身攜帶 |
以上述可以知道,目前最常用的懶人包巾是新手媽媽的首選
一體式設計
懶人包巾的一體式設計為新手媽媽們提供了便捷和快速的包裹方式,不需要繁瑣的步驟,讓新手媽媽們可以輕鬆照顧寶寶。
安全舒適的材質
懶人包巾使用安全舒適的材質製成,不僅對寶寶無刺激,還能讓寶寶感到舒適和溫暖,有效提高寶寶的睡眠質量。
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寶寶
懶人包巾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進行設計,確保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能在其中找到合適的位置,讓寶寶得到最適合他們的呵護。
可調節緊度和透氣性
懶人包巾具有可調節緊度和透氣性的特點,讓新手媽媽們可以根據寶寶的需求和舒適度,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寶寶的舒適和安全。
簡單易洗的特點
懶人包巾易於清洗,新手媽媽們可以輕鬆地將其洗淨,保持清潔衛生,為寶寶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而酷咕鴨的懶人包巾就具備了以上特點,其相關產品的介紹如下:
- 一體式設計:懶人包巾採用一體式設計,方便新手媽媽輕鬆包裹寶寶,無需擔心包裹方式或繁複的步驟。
- 適合新生兒至6個月大的寶寶:這款包巾適用於新生兒至6個月大的寶寶,能夠提供適當的支撐和舒適感。
- 安全舒適的材質:懶人包巾使用安全舒適的材質,保證寶寶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 適當的緊度:包巾可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緊度調整,以確保寶寶在包巾內保持舒適的姿勢。
酷咕鴨超多款式可供選擇:
綜合以上所述,這款懶人包巾無疑是新手媽媽的理想選擇。其一體式設計、安全舒適的材質、適合新生兒至6個月大寶寶的尺寸以及可調緊度等特點,讓媽媽們能夠輕鬆照顧寶寶,並為寶寶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睡眠環境。
選擇酷咕鴨的懶人包巾,讓您與寶寶共享美好的成長時光。
如果想了解更多酷咕鴨的訊息,可以到官網上或是臉書諮詢他們的客服人員喔
綜上所述,懶人包巾是一款兼具便利性、舒適性和保暖性能的嬰兒產品。它為新手媽媽們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照顧。選擇懶人包巾,讓您和寶寶共享無憂的新生兒時光。
KUKU81CDC155RG1 |
臺中長毛絨高透氣懶人包巾推薦強烈建議新手父母要在選擇新生寶寶的繈褓包巾時非常用心,因為選擇一款好的包巾可以有效減少寶寶睡眠時的驚跳現象,這樣可以讓寶寶獲得更好的睡眠品質,有利於其健康成長。事實上,很多新生寶寶在睡覺時會出現無意識抖動的現象,這是其自我保護的正常反應,但也很容易驚醒寶寶,影響其睡眠品質。2023有機麻布天然純棉懶人包巾推薦
在選擇包巾時,父母們應選擇較薄且柔軟的棉質材質,並且要注意包巾的大小和寬度是否足夠,以便將寶寶完全包裹起來,提供更好的安全感。此外,父母們也應注意包巾的清潔和消毒,以防止繁殖細菌和病毒對寶寶造成傷害。
另外,新手父母還應注意幫助寶寶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避免其著涼感冒。此外,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應儘量堅持母乳餵養,如果無法實現母乳餵養,可以考慮使用嬰兒配方奶粉。同時,新生兒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控制家庭和社交環境,避免接觸有感染風險的人和地方。臺南微纖布可重複使用懶人包巾推薦
最後,包巾和包被的區別並不僅僅是薄厚的問題,而是應該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和季節選擇合適的產品。夏天可以使用薄一些的包巾,而冬天可以考慮使用保暖性較好的包被,以確保寶寶的舒適和安全。
2023竹纖維袋鼠包巾推薦
鐵凝:省長日記 孟北京在B城一家襪廠上班。 這襪廠規模很小,也就是三十幾個工人,但它有個響亮的名字:前進。前進襪廠幾十年如一日地生產一種“前進”牌線襪,這種襪子穿在腳上透氣性能還好,可是你一開始走路它就開始前進,它隨著你的步伐,慢慢從腳腕兒褪至腳后跟,再褪至腳心最終堆積至腳尖。或者,它也可能在你的腳上旋轉,平白無故的,這襪子的后跟就會轉到你的腳面上來。如若這時你恰好當眾抬起了你的腳,誰都會看見你的腳面上正“趴”著一只腳后跟。這可像個什么樣子啊,它呈現出的怪異和滑稽,就好比你突然發現某個人的后腦勺上正努著一副嘴唇。本世紀70年代初,孟北京剛進廠時就穿自己廠里織出的這種襪子,到了90年代末,那些和孟北京一塊兒進廠的工人,“奔兒頭”小林子李二香他們早就不穿這“前進”牌了,這線襪卻依然在孟北京的腳上前進或者旋轉。倒不是說盂北京格外喜歡自己廠里的產品,他一點兒也不喜歡,可是他習慣了,習慣成自然。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大約是他的經濟狀況。 他的經濟十分拮據, 前進牌線襪不能說“物美”,但是“價廉”。有一次他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男人的腳,一眼便認出那人腳上穿的就是他們廠的襪子:后跟已然扭到了腳面上,聳起皺皺巴巴的鼓包兒。這發現使孟北京感到親切心安,他多想伸出自己的腳與那男人的并在一起,然后對他說:你瞧瞧你瞧瞧,咱們是同類啊,咱們是一種人。孟北京自信,能在90年代末期堅持穿前進牌襪子的人與他定是一個階層,并且在生活的某個方面與他定有著同一種主張。他很希望能有確鑿的事實,用看得見摸得著的依據來證明他的不孤立,他的從屬于某個群體。 當年,孟北京從一名中學畢業生剛剛變成前進襪廠的工人時,他并沒有孤立的感覺。雖然他的身材瘦小,有點獐頭鼠目的樣子,可誰也不能否認他是工人階級的一員。他按時上下班,每天早晨離家時帶上一盒午飯。和其他工人一樣,他的午飯是在車間里吃的。吃飯時,大伙兒聚在一塊兒,連吃帶說,天上地下,東拉西扯。總要有一個主講人的,主講人一般是奔兒頭。奔兒頭的大腦門大嗓門和他那有點暴凸的大牛眼,都足以使他成為車間這伙人的小首領。遇到誰和誰為什么事爭論起來,奔兒頭還充當權威的裁判。比方小林子說,飛機上的座位分大屁股座兒和小屁股座兒,買票時人家要先量準了你屁股的尺寸,多大的屁股坐多大的座兒,這樣飛機上了天才保你的屁股被座位卡住,保你坐得穩。眾人對這種說法表現出明顯的不相信,就問奔兒頭的看法,奔兒頭也沒坐過飛機,但他肯定地說這是不可能的,中國那么多人,誰和誰的屁股也不會可釘可鉚兒一般大。就比方說小林子你和孟北京吧,肉眼看你們倆屁股差不多大,拿尺子量肯定不一樣。難道飛機還會為你們制造專座兒么?小林子嘆口氣說,何年何月我才能坐上飛機啊!奔兒頭說,你何年何月能坐上飛機跟前邊你講的大屁股座兒和小屁股座兒是兩個概念。奔兒頭到底與眾不同,大伙兒都佩服他清晰的思路。又一個人說,聽說在外國,有一種很特別的宴會,所有吃的全都擺在一張巨大的桌子上,誰都可以去這桌子上拿,隨便拿,隨便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描繪這種宴會的人特別強調了“隨便拿”和“隨便吃”。奔兒頭說,那叫自助餐,不算點心,光是菜就有上百種。奔兒頭說這話時大伙的飯已經吃得差不多了,車間里一陣飯勺刮飯盒的“刺啦刺啦”的噪音。那個叫李二香的女工,一邊刮著自己那長方形的熟鋁飯盒,一邊說,趕明兒咱們也鬧個自助餐,把自己帶來的菜都獻出來,也讓大家隨便拿,隨便吃。小林子立刻搶白道,咱們?就咱們?他使勁刮著那不見油水的飯盒底:每天每天,閉著眼我也知道咱們飯盒里那點兒菜,蘿卜白菜茄子,茄子蘿卜白菜。李二香啊,今天咱們倆帶的菜就是一樣的,都是熬大白蘿卜。李二香被小林子說得沒了情緒,一時間大伙兒也都沒了情緒,似乎是關于自助餐的閑談讓他們初次留意起自己的午飯,卻原來是這么粗糙和單調。有人問奔兒頭今天帶了什么菜,奔兒頭說,炒茄子,素炒茄子。不知誰又問起了孟北京,不等孟北京回答,李二香就搶著說:“孟北京從來不帶菜,是吧孟北京,你的飯盒里從來就沒有菜,你為什么不吃菜呢?”女人就是事兒多,并且眼尖。經李二香這樣一問,大伙兒便都盯住了孟北京的飯盒。 孟北京,他就從這次午飯開始引人注目,他變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人。這使他感到難過。有那么一小會兒,李二香指出他從來不帶菜的那么一小會兒,他覺得自己就像個行竊時被人當場抓住的小偷,或者正在公共浴池洗著澡卻給人突然轟到街上的裸體者。他感到難過,還因為李二香說的是真話。別人飯盒里的菜不論怎樣平淡粗糙,那總歸還是菜吧,不像他孟北京的飯盒里,根本就沒有過菜。進廠上班后,孟北京午飯時確實沒吃過菜,他的飯盒里不是兩個白饅頭就是兩個黃窩頭,白饅頭黃窩頭就白開水。車間里的開水不要錢,敞開兒喝。中午不吃菜是孟北京個人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他要憑了他有限的工資養活自己和雙目失明的母親。他聽說羊肝補眼,每星期都要給母親買幾次羊肝吃,并幻想他的母親在吃了相當數量的羊肝后,突然有一天能睜開雙眼。一年前,孟北京的哥哥患敗血癥死了,治病花了不少錢,借了不少債,還債的錢也得從孟北京的工資里一分一厘地出。為此他克扣了自己的菜金,取消了午飯的菜,只在晚上下班后,回家和母親共進晚餐時,才馬馬虎虎炒一個粗菜。 前進襪廠的工人不了解孟北京的生活,他似乎也沒有被別人了解的愿望。他不想給人輕視,也沒打算讓人關懷。他從不請車間的人去他家,他也很少加入午飯時大伙兒的海闊天空。逢到這樣的場合,他是一個默默的傾聽者。但是,正應了那句俗話:“只一頓飯的工夫”,孟北京就由一個傾聽者變成了一個必須回答問題的人。“……是吧孟北京,你的飯盒里從來就沒有菜,你為什么不吃菜呢?”李二香的話嘹亮地響在孟北京的耳邊。這問句原本沒有譏諷的性質,但孟北京卻覺出有那么點兒“戳穿”的成分。這使他的難過里又加上了些許惱火。不過,他還是準備就這個提問作答的,若是避而不答,他豈不顯得更加個別么。他清了清嗓子,沖李二香,也沖所有的人說:“菜,你是說菜么?”他做了一個表情,一個對菜表示厭惡和不屑的表情:“我不愛吃菜,我根本就不愛吃菜。”他回答說。他的表情明白無誤,一點兒也不含混曖昧,因此可以說他的表情是成功的,盡管那是一種突擊出來的不成熟的夸張,帶著一點點強迫性掙扎在他那略顯稚氣的狹窄的小臉上。從此,襪廠的人都知道孟北京是一個不愛吃菜的人。何止是不愛吃啊,回憶他當時的表情,那簡直是一種對菜的無法容忍。 決不能簡單地用虛榮心來概括孟北京那一番對菜的“厭惡”,連他自己也弄不明白為什么他要當眾做出那么一個宣布,為什么他的語言會不加防備地搶在了他的思考之前。也許他本是要用這樣一個回答來撫平眾人那驟然而起的好奇心的:沒什么這沒什么,我的飯盒里沒有菜僅僅是因為我不愛吃菜,僅此而已僅此而已。可是,他的回答卻違反本意地反而使他更加令人好奇,反而使他成了一個具有明顯特征的人:孟北京么?噢,就是那個不愛吃菜的人。后來廠里有人提到他時會這么說——不愛吃菜成了孟北京的特征。孟北京不愿意成為有特征的人,那是很累的,而且不安全。為什么他會由普通平凡的生活一下子掉入疲憊而又不安全的境地呢。從前他的不吃菜僅僅是他臨時性生活計劃的一小部分,他的不吃菜和襪廠、和眾人、和李二香、奔兒頭、小林子沒有關系,他有不吃菜的自由,他也有吃菜的自由,這自由在他自個兒的手里攥著。現在,他稀里糊涂就把這自由拱手交了出去,或者那根本不是拱手交出去,那簡直就是他本人對自由的一種自覺而又主動的恣意竄改和扼殺。誰都看見了說到菜時他那一臉嫌惡的表情,誰都聽見了他那根本不愛吃菜的宣布。那不再是個人生活的一項臨時性計劃,那已經變作一種與生俱來的習慣所成就的信念:因為他說了不愛吃菜,所以他必須不吃菜。 他必須不吃菜。 日月茬苒,光陰似箭。孟北京堅持著他這必須不吃菜的信念。午飯時他變得愛扎堆兒湊群兒,專撿人多的地方坐下,刺啦刺啦把飯盒弄得挺響,讓大家眼睜睜地看清他的飯盒與菜無緣,他的飯盒就如同他的表白一樣,誠實而又無瑕。晚上回家后,當他為自己和失明的母親熬了蘿卜或炒了白菜,他本可以身心放松地享受一下吃菜的樂趣,他本可以大模大樣地把筷子伸向菜盤,他卻不再能夠大模大樣和身心放松了。他夾菜時顯得扭捏,顯得猶豫不決;咀嚼時也盡量輕聲輕氣,仿佛四周埋伏著偷聽和偷看他吃菜的人。即使面對母親那雙失明的眼,他也能感覺到那眼里有窺測的光。有一年他被邀請參加小林子的婚禮,那是80年代的事了,中國人的生活正漸漸地好起來。小林子娶的又是位酒店廚師的女兒,婚宴的菜肴自然比較豐盛和實惠。可以說,桌面上所有的菜都令孟北京眼界大開胃口大開,所有的菜都在向他的腸胃發出獻媚般的熱辣辣的邀請,席間還不斷有人勸酒勸菜。長期的缺少蔬菜和營養失衡使孟北京常常口舌潰瘍,皮膚也愈加粗糙。眼前的佳肴不僅引他腹中陣陣鳴叫,連他皮膚的每個汗毛孔都簌簌顫抖著張了開來。若不是身旁的奔兒頭以知情者的身份及時替孟北京“解圍”,孟北京簡直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菜們那鋪天蓋地的誘惑。遇有人向孟北京勸菜,奔兒頭總會扯著大嗓門,暴凸著大牛眼對他們說,咱們吃咱們的,別管這位孟北京,他不是客氣,他是不愛吃菜,他膩歪菜。我們倆一個車間十幾年了,我從來沒見他吃過菜!孟北京一邊表示贊同地使勁點頭,一邊用一大口饅頭堵住自己的嘴,就像堵住了一腔的悲憤。緊接著,他干脆把筷子推到一邊去,聲明說因為他不吃菜,所以根本不必為他設筷子。大家果然不再理會孟北京,這使他在滿腔悲憤的同時又有了幾絲欣慰。他發現他們信了他,他的工友們終于相信了他那不愛吃菜的習慣。剛才奔兒頭的解圍就是證明,就是貨真價實的證明。曾幾何時,孟北京還懷疑過他的工友對他的相信呢。有天中午,就在他當眾宣布不愛吃菜不久后的一個中午吧,當孟北京打開飯盒準備吃飯時,發現在他的飯盒里,在兩個窩頭旁邊,居然出現了一小撮炒菜,而且那不是一般的炒茄子熬白菜之類,那是一小撮蒜苔炒肉絲。碧綠的蒜苔和鮮嫩的肉絲讓孟北京眼前一亮。或許當時他也猜測過這是好心人(女性)對他偷偷的饋贈,不過他很快就否定了這猜測。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小陰謀一個小惡作劇。他飛快地掃視一下正低頭吃飯的眾工友,想象著那偷放炒菜的人正在心中竊笑。于是盂北京憤怒了(他覺得他必須),他用勺子將蒜苔炒肉絲當眾扒拉到地上,一副受了侮辱要討還清白的樣子。他的舉止這才引起了奔兒頭他們的注意,他們抬頭看看孟北京,又低頭貪婪地聞著地上的菜,他們埋怨起孟北京:我說同志啊,你這是干什么,這么好的菜往地上扔?你不愛吃菜有人愛吃啊,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小林子說,準是誰愛上孟北京了,給他炒這么香的菜。李二香就說:“白愛!不知道他不愛吃菜啊……”有誰愛上過孟北京么?這是一個謎,孟北京也不知道。如今,40多歲的孟北京仍然守著他那失明的母親過日子,仍然給母親買著羊肝,盼望有一天她能突然睜開雙眼。他的生活比從前稍有寬裕,雖然他依舊堅持著午飯不吃菜,但他和母親的晚飯卻比先前要有姿色。星期天的晚飯一般他要做兩個菜,偶爾也有魚肉。吃時他頻頻勸著母親,輪到自己,雖說不再忸怩和鬼祟,卻仍然顯得克制和謹慎。他永遠不趕早市,他在下午買菜。下午的菜缺乏精神都不好看,但是便宜。他發現當他獨自提著菜籃回家時,才是他和菜之間最親密的時刻。街上那些買菜和賣菜的人沒有誰在意孟北京,這時菜對他才會產生一種安詳而又格外強烈的吸引。他和菜之間終于沒有距離了,也沒有障礙,也沒有嫌棄。他變得情不自禁,他會在進家門之前抽個冷子吃幾口菜籃中的生菜,一枚生胡蘿卜,一根生芹菜,一個生茄子……冬天的時候,他甚至擗過生白菜幫子吃。他下嘴挺狠,嚼得也很過癮,像是在補償十幾年的虧空,又好比在體味“偷吃”的樂趣。就是他拎著籃子走在街上擗著生白菜幫子吃的那一回,碰巧被騎車而來的奔兒頭看見了。那次奔兒頭不僅看見了孟北京滿嘴的生白菜,還知道了孟北京的住址:一條狹窄的小街上,一個破舊的小獨院。嚼著生白菜幫子的孟北京,當見到騎車迎面而來的奔兒頭時,立即將菜一口咽下并緊緊閉住嘴。他是怕奔兒頭聞見他口中的菜味兒吧,其實他的咀嚼早被奔兒頭看見。以奔兒頭的聰明,只看一眼孟北京的嘴,便明白了孟北京和菜的真正關系。他沒有為這種關系保密的義務,所以第二天,全車間都明悉了幾十年來孟北京那個已被大家習慣了的習慣。小林子盯著孟北京的空飯盒,有些憐憫地對他說,哎哎,你打算什么時候開始愛吃菜啊? 事情為什么變得越來越復雜了?90年代的孟北京,當他一如既往地坐在車間里吃著飯盒里那沒有菜的午飯時,經常在心里想。他忍受著沒有菜吃的苦難,到頭來受愚弄的反而成了大家,好像是他騙了大伙兒坑了大伙兒因此他還欠著大伙兒一點兒什么。一點兒什么?一點兒誠實么?可是,讓菜立刻當眾出現在孟北京的飯盒里是艱難的,讓孟北京立刻向大家承認他其實愛吃菜是艱難的,那么一來,似乎非但證明不了孟北京誠實,反而更能證明孟北京曾經多么不誠實。難道這不比堅持著必須不吃菜的現實更費事么。孟北京就這樣莫名其妙地變得越發特別起來。 一日午休時,車間主任組織大伙兒收看省長的午間電視講話。這是一位新來乍到的省長,這省長姓杜。杜省長號召全省人民踴躍為南方遭受水災的災民捐款捐物。眾人都明白,加班加點生產“前進”牌線襪支援災民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孟北京也在看電視,賑災的內容卻沒有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他忽然發現他認識電視里那個講話的新省長,他肯定認識他。他不僅認識他,他家還藏有這省長的一本日記。年代的久遠讓孟北京差不多快忘了這事兒,是屏幕上的省長又引他想起了那久遠的從前。他死死盯著屏幕,測算著省長的年齡:不錯,眼前這位50歲左右的杜省長,30多年前正是北京的一名中學生,一名中學紅衛兵。右嘴角上那粒小痦子不是還在么,長得更大一點兒罷了。60年代末的一個秋夜,他從北京逃出來,是被孟北京的哥哥接到B城家中, 躲了幾天又離開的。孟北京的哥哥當年也是一名紅衛兵。離開之前,他讓孟北京的哥哥替他保管一個巴掌大的筆記本。那時孟北京還是個孩子,但當年的北京紅衛兵。那神秘的革命氣質和那個密電碼一般的小本子,都使他難以忘懷。他還給他端過一盆洗腳水,省長穿著高靿兒籃球鞋,腳挺臭。孟北京并不想以此表示對省長不恭,是當年的氣味令他這回憶更為真切。后來哥哥患敗血癥死了,死前又把收藏那日記本的責任轉交給了孟北京。剛剛進廠上班的孟北京,他偷看了那個日記本,本子上記錄了一些膽大妄為的語言,一些對當時某幾位高層領導和那場革命不滿的句子。孟北京懷著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和驚懼將這小本子東掖西藏,在他家那有限的空間里為它換了無數個地方。他不曾料到這位當年的紅衛兵,今日的杜省長此時此刻就坐在他的對面,并管轄著他所在的省。激動之中他便沖著電視機,也沖著全車間的人宣布他認識省長,這省長還在他家住過。 孟北京的宣布引起了眾人一陣輕微的議論,也僅僅是一陣輕微的議論。因為其實沒人相信孟北京這個宣布。孟北京的“不愛吃菜”論已經蒙蔽了大家很多年,它只能使孟北京今天這個“認識省長”論顯得更加荒唐可笑,更加愚不可及。奔兒頭發愁地看著孟北京說,唉,你也不撿個容易的事兒說。小林子連聲“嘖嘖”著說,孟北京你干嗎老是難為自個兒啊!已經患有肥胖癥的李二香氣喘吁吁地說,我信了你了行不行啊孟北京,我相信你不愛吃菜,我相信你真是膩歪菜呀!李二香故意將話題拽回到幾十年前那“菜”的主題上,頗有些警示的意思。她還撇撇嘴做了一個膩歪的表情,使車間里炸開一片笑聲,淹沒了電視里省長的講話。 孟北京就在眾人的笑聲中大聲講述30多年前省長躲在他家的那個秋夜,以及省長那本珍貴的日記。眾人笑得更厲害了。在笑聲中敘述的孟北京這次卻很沉得住氣,他想他是有辦法證明他認識省長的,找出那本日記便能證明。他回到家里開始翻找,卻發現沒有頭緒,因為掖藏日記本的地方換得太多,他終于忘記它到底藏在哪兒了。他就從每一件家具入手,先像蓖頭發一樣把家中兩間小平房南了一遍,連米袋子、面袋子和母親坐在屁股底下的椅墊兒也沒放過,他拆了椅墊兒,把里邊的老棉花弄得東一絡、西一絡。然后他開始對地上的磚下手,他一塊一塊地掀起磚來,渴望日記本或許就在某一塊磚下邊埋著。他一無所獲,搜索又從屋里搬到了院內。他借了一柄鎬頭開始刨地,一分一寸的,他把他的院子深翻了一遍。有一天奔兒頭來找孟北京,正碰見他在刨院子,孟北京欣喜地對奔兒頭說,你來得正好啊你可是親眼看見,我正找那本日記呢。奔兒頭卻覺得孟北京這是有意做出刨院子的姿態給他看的,說不定他是聽見敲門聲才揮舞起鎬頭向院子開戰的,他故意給奔兒頭看看他孟北京的確藏有省長的日記;給奔兒頭看看他孟北京決不是從前那個用不愛吃菜來蒙騙他們的孟北京;給奔兒頭看看為了證實這一切他孟北京不是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了么,必要時他甚至可以上房揭瓦——為什么不呢,他現在就應該上房。他果真叫住了欲走的奔兒頭,讓他在院子里看他上房,說不定那日記本就在房上。奔兒頭并不想配合孟北京的上房,他覺得眼前這個灰鼻子土眼的男人是給自己的胡話糟蹋了的人,他不明白這個人為什么要如此折磨自己。他一邊拔腿往院外走一邊勸阻孟北京說,孟北京呀孟北京,從現在開始我算是相信你們家藏著省長的一本日記了,我更相信你認識省長了,我信了成不成啊我信了,咱們廠的人也都信了你千萬用不著上房了我求求你了……奔兒頭逃也似的離開了孟北京的院子,卻更堅定了孟北京上房的決心。因為奔兒頭越說相信孟北京認識省長,孟北京便越知道他根本不信。他那口口聲聲的“相信”不過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屈尊的“相信”,一種不屑于和對手較真兒的“相信”。孟北京從何時起淪落到這種境地呢。對這種境地的感覺使他忿忿不平,他就忿忿不平著開始上房。他揭起了很多瓦,還踩碎了一些瓦,他把房頂弄漏了一個大窟窿。失明的母親聽著房上的響動在屋里驚慌地叫著他,他又從房上轉到屋內。他捅破了多少年沒有換過的讓雨水洇黃變脆的紙頂棚,頂棚里的耗子隨著飛揚的塵埃吱吱尖叫著東躲西藏。他蹬著梯子手持竹竿在檁梁之間亂搗亂戳,他甚至企圖卸下一根粗壯的房梁。就在他筋疲力盡失望已極的時候,他的竹竿觸到了一個藍印花布小包,布包落在地上,唉,他終于找到了那本省長的日記。 他跳下梯子打開布包,宛若電影的某個鏡頭一樣:一個巴掌大的散布著霉斑的硬皮日記本赫然展現在眼前。孟北京急速地翻了翻本子,其中記錄的正是他記憶中的那些內容。那些內容在今天已屬平常,中國不會有人再為這樣的內容擔驚受怕。 他又翻到扉頁,他記得扉頁上簽有作者的名字。他記得那簽名用的是鮮艷的純藍鋼筆水,龍飛鳳舞的斜體字斜簽在扉頁右下角。打那兒以后,孟北京作業本上的簽名就都改作了斜體。他會舉著這有省長簽名的小本子到車間去,他要當眾證實他敘述的一切。他翻(www.lz13.cn)來翻去,卻沒有找到有簽名的扉頁。原來這日記本的前一半差不多已被耗子啃光了,它變成了一本沒有作者的日記,說它的主人是誰不行呢。 沒有簽名的日記本讓孟北京一陣氣餒,他氣餒著坐在了地上,前所未有地覺出了自己的可笑。是啊,沒有人看見這本日記是從房梁上掉下來的,日記本上也沒有當今的省長、從前的紅衛兵的簽名。說不定這小本子是你孟北京從什么地方撿來故弄玄虛的呢。就算有人當場看見你是從房梁上把它捅了下來,誰又能擔保它不是你頭天預先藏在那兒的呢——什么?你說你連地都刨了瓦都揭了就差把房拆了難道沒看見難道這也是假的?唉,當然是假的。誰不懂這是造氣氛呢,若想供人傳說,必得會營造這逼真的氣氛,必得會編織這驚險的戲劇性。 孟北京想著,確切地說是替別人想著,替別人想象著一連串專門用來批駁他、戳穿他的話語。他躺在了地上,仰面朝上以省長的日記本做枕;他雙腿弓起,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他開始把事情一點一滴地從后往前倒起,他想弄清他這幾十年的生活。他一遍遍地倒著,每次倒到他當眾宣布他不愛吃菜的時候他的思維就停了。他隱隱覺得他的生活如此別扭,如此不聽他的吩咐這么趔趔趄趄地一路跌撞下來,就是從必須不吃菜開始的,可是他錯在哪兒呢他招誰惹誰了?但是誰又招他惹他了?他的思路亂了,腦袋嗡嗡作響,他覺得他沒有力量把這一切想清楚。這時他固執地想起那次在街上,他嚼著滿嘴生白菜幫子和奔兒頭相遇的情景,他想不通為什么他非得在街上吃那么一口菜不可。假如沒有那次和奔兒頭的相遇,生活完全可能是另外的樣子,不是么。他盯著自己那只蹺起來的腳,發現他那襪子的后跟又扭到了腳面上,聳起皺皺巴巴的鼓包。他抖抖腿甩掉鞋,伸手把腳面上的鼓包扭回到腳后跟上。他斷定在他的另一只腳上,那襪子的后跟肯定也已經旋轉到了腳面上,但他沒有再去搭理他的另一只腳,他躺在涼森森的地上睡著了。 鐵凝作品_鐵凝散文集 鐵凝:寂寞嫦娥 鐵凝:小鄭在大樓里分頁:123
七堇年:在旅途中想起來的人才是最愛的 愛的安亡,使我們每個人都成了守墓人。 不知為何,那個晚上我腦子里不斷浮現出的畫面,是兩個無所事事的中年人,坐在幽暗的亭子里,默不作聲地喝蓋碗茶。四下全是雨水的腥濕氣,黑色的屋檐靜靜滴著雨。兩人就這么消磨一下午的時間,相對無言,風平浪靜,背后各是一生的波濤詭譎,不可說。 傍晚,暮色,落日,夕陽…… 怎么說都好,你知道的,就是那一小段稍縱即逝的時光黃昏不叫作黃昏,仍然是哀麗的 一如莎翁所說 玫瑰不叫作玫瑰,仍然是芳香的 ——題記 1 我這才發現,我常年生活的城市,因為多云,是一座沒有落日的城市。 坐在餐館的院子里等人,沒有燈,暮色四合,仿佛一簾帷幕墜下那般迅速。黃昏顯得如此濃郁,叫我突然回過神來,想,原來我這么久沒有見過這里的落日了。 是時剛剛從美國旅行回來,先是自駕車橫跨大陸,從舊金山開到了華盛頓特區,歷時五六天。又從華盛頓特區開始,使用不同交通工具,一路停留,從東到西,回到洛杉磯,繞了一個大圈。 那一路上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竟是每天傍晚的一場落日。 加州一號公路的黃昏,夕光灑滿了海面,金躍銀閃。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黃昏,落日化為一只鮮紅的咸蛋黃,隱沒在層層山林背后,半個西天都是淋漓盡致的血紅。 新墨西哥州的黃昏,整個西天鋪著幾片粉紅色與紫色的雷雨云,云塊巨大無比,低得仿佛就貼在車頂,云中全是閃電,像是一個人在云層背后飛奔,白駒過隙似的,時不時在云縫中露出閃光的耀眼身影。那些閃電,或因遙遠,竟然全無聲音,只見光劍。 隨著天色漸晚,漫天粉紅和紫色的云變成深藍,繼而又變成了藏青色,色彩飽滿艷麗,如天鵝絨絲緞。閃電把整個天空都劈為兩半,大雨傾盆而下,一瞬間仿佛在瀑布底部,什么都看不見了。其景之壯觀,真是終生難忘。 華盛頓特區的黃昏。落日從林肯紀念堂背后落下去,形成了一只天然的心形云朵,許多人駐足拍照。可惜方尖碑正在維修,罩上了一層腳手架,有些煞風景。 紐約的黃昏,昏昧、悶熱,有時候有雨,獨自坐在酒吧隨便喝幾杯什么,這座城市的飽滿熱烈與一個人的無所事事對比太大,尤其令人孤獨。 鹽湖城的黃昏。我一個人站在房間窗口望著晚霞如油畫一樣,顏色四溢,忍不住下樓去游泳,躺在水里望著落日,那一刻像回到久遠的童年。 而在亞利桑那州野營的黃昏,篝火剛剛熄滅,蒼穹便撒滿了漫天星辰。夜里帳篷里面冷得像冰窖。我聽著遠處的山上傳來的陣陣雷聲,想,這一趟旅途之后,我打算從此只做一名黃昏收集者。 2 記得在華盛頓那幾個傍晚,我總是坐在杜邦環島的街心花園長椅上,和周圍那些各式各樣的陌生人一起,徹徹底底地發呆,看匆匆來往的行人。唯一不同的只是他們歇歇腳就走,而我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沒有人坐得比我更久。如果說一個城市是一本書的話,我會感覺自己像一枚不起眼的書簽,偶然被命運插入了這本書的幾頁,讀到了它的幾行片段——杜邦環島是一個著名的同性戀社區,隨處可見花枝招展的年輕男人三五結伴,在街心花園碰了頭,相約去小酒吧度歡樂時光。跑步鍛煉的人穿著艷色的運動裝匆匆而過;上班族提著公文包從地鐵口涌出來;遛狗的人聚在一起用攝像機拍視頻;單身白領拿著一盒沙拉,坐下來吃。一位戴眼鏡的斯文男青年抱著豎琴坐下來,放好譜架,對著樂譜彈奏,似乎絲毫不介意背后一組朋克樂隊也在表演,貝斯和爵士鼓聲很吵。 有個高大的白人流浪漢,面容竟然還很標致,穿著一雙破了洞的露出大腳趾的襪子,裹著一條臟得看不清顏色的毯子,腳邊放著一只雜物塑料袋,每天下午4點到5點之間,都坐在長椅上。有時候是認認真真沉默地讀書,有時候和我一樣茫然望著人群,有時候專心致志地拿刀片在自己胳膊上刻畫著什么。他不鬧、不瘋,5點之后公園人多了,他便默默站起來,裹著毯子離開。是發生了什么事,讓這樣一位年輕力壯的白人男性選擇這樣的流浪漢生活?我幾次很想要走上前去問問他,但始終沒有勇氣。 我還曾注意到一個容貌清麗的白人女孩,手持一本書,以矯揉造作得幾乎可笑的姿勢,端坐在噴泉邊上一個高高的明顯位置。我一眼斷定她一定不是為了讀書——從她那猶疑不定的眼神,按捺不安的身姿,以及刻意把書的封面立起來的辛苦用心,顯然知道她在等待一個從未見面的人。碰頭暗號一定是那本書。果不其然,過了很久之后,一位男士來到,環顧周遭,看到她的那本書,便朝她走過去,兩人的唇語明顯是在自我介紹。笑著握手之后,姑娘收好那本她根本沒看的書,兩人相約離開。 因為坐得最久,所以大概只有我才洞察到了這一則小小的人間喜劇,未曾想到國內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首次約會以書相認的老梗居然在這里可以重現,不禁笑了出來。 那一天先后打斷我觀察的,是兩個亞洲女孩,和一個猶太男孩,他手持一瓶啤酒走過來,問我要打火機。 后來的幾天,沒有坐在杜邦環島的時候,我就坐在國會山下面、方尖碑前面的草坪邊上,在濃得讓人易醉的黃昏里,看年輕人熱火朝天地打棒球、踢足球——都是朋友們組的隊,煞有介事,裝備齊全,帶了金毛狗,還有折疊椅、運動飲料,都穿了好看的隊服,玩得非常認真。 在國內,我們很少見到成年人對于玩耍和消遣這么認真。他們很少認真對待玩耍,而是把生命用在了認真學習、認真工作、認真掙錢、認真奮斗……上面。 這當然是對的——反正生命不是浪費在玩耍上面,就是浪費在奮斗上面——然而,奮斗的初衷,往往是為了最后能玩耍,不是嗎? 3 回國后就再沒有見到如畫的落日了。霧霾天沒完沒了,混混沌沌地亮了,又暗了。一天,又一天。 后來有一次,在北京去天津的高鐵上,才又看到了落日。 初秋的落日,像霧一樣鋪陳在淺淺的楊樹林上,那一刻像極了紐約郊外——也是在列車上,紐約去往芝加哥的慢車,車窗是茶色的,一路看去,不知是河是海的水域,無邊無際,也是在霧一樣的暮色里。列車的茶色玻璃令眼前一切變得像一卷底片,你知道這卷底片記錄的風景已逝,突然舍不得將它洗印出來了。 那天我突然感傷,回憶像一群搗蛋的孩子那樣追上了我,把我逼到墻角,蓄意嘲弄我,要我繳械投降。我成了手無寸鐵的倒霉蛋,也的確毫不反抗地繳械投降了,雖然我多么清楚,在我們密密匝匝的,疲憊的生活中,感傷這種東西是多么無濟于事,而且很容易淪為笑柄。但那一刻,窗外的景物飛逝,仿佛給了我片刻的自由,讓我明白時間給我的遺產永遠都在,只是我太少回頭。 少年時寫“在旅途中想起來的人才是最愛的”,這句子是無心之筆,現在回頭去看竟成了真的。 也就是在去天津的那天,我在列車上聽的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這專輯中翻唱的《走在雨中》,當時是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聽的現場版。 小娟穿著白裙子,嗓子也如白裙子一樣干干凈凈。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歌聲讓我淚如雨下——真是羞于啟齒,我竟然淚如雨下了。當時身邊坐著的是S,我哭了一整首歌的時間,但S卻不知道。 一個坐在你身邊的人并不知道你在哭,可見兩人之間也是窮途末路了。 后來,也就是我在芝加哥旅行的時候,有天夜里走出酒店散步,市中心繁華地段在晚上仍然人潮如織。我望著密歇根大街上的燈火,以及映滿了燈火的芝加哥河,不由得在橋上停下了腳步,覺得這一幕如此熟悉,頗像廣州的珠江夜景。 我也就想起了幾年前那個百無聊賴的夏天,我們也是散步,無聊到去坐珠江的夜游船,空蕩蕩的船艙,日光燈慘白而透亮,活像一個年老色衰的妓女,嘩啦一下脫光了衣服,不給一絲想象的余地,叫人欲望盡失。還好S很體貼地給我剝紅毛丹吃,吃掉整整一大袋,從前我沒吃過,聽說是野荔枝。 距離珠江夜游一年后的某個夜晚,我們拿著免費贈票去中山紀念堂聽歌手小娟的現場演唱會,明明還有另外一個朋友在,可我一點兒都顧不上了,小娟的歌聲竟然就這么令我潸然淚下。所以如今一聽到那首《走在雨中》,就想起S,想起歌詞里唱到的: 往事 說不盡 就像山一樣高 好像海一樣深 甜蜜迤邐 彩虹般美麗往事 說不盡 我也不明白,其實我也才淺淺二十幾年閱歷而已,何以至于這樣淚下。大約只是落寞,想起了這一生我們以為的很多事,也就是我們的“以為”而已,不過如此。 剩下的,只有廣州夏季的暑溽,連同一些細節碎片,向我印證那樣一段日子真實存在過。綿密潮濕的炎熱,曬得人快要融化的大太陽底下,我和S心煩氣躁地在鬧市區一家菜館吃了叉燒飯,汗水順著額頭往下掉;結賬的時候價格小貴,S接過服務生遞來的賬單,仔仔細細地計算價錢有沒有出錯,還動用了手指。吃完飯,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走很長一段路去公交車站,坐上公交車之后我真的差一點兒就睡過去了。 再沒有什么能比公交車更讓人感覺生活窘迫了:汗流浹背氣味雜陳的公交車,塞著一廂陌生人,面目皆相似且模糊,種種生活不易都明白無故地寫在臉上。那種凝固的、結結實實的、揮之不去的疲憊與麻木,令人感覺可怕。 我們下車后,又走了很長一段路,進了小區院子,爬完長長的樓梯,才回到家中。頹坐在沙發上,屋內光線昏暗,空氣悶熱,可能是因為心情煩躁,我拿接下來的一下午時間都不知如何是好。 那一年我抑郁癥很重,茫然得像無頭蒼蠅,一次次從老家飛去廣州,急于將自己交付出去,幾近無理偏執。先是蠻橫闖上舞臺,演足一個犧牲者的戲份,再攢足了怨氣,最后一股腦地撒給對方,跳下舞臺就走,留下張口結舌的舞伴和莫名其妙的觀眾。萬般自我否定之下的生活,真是再沒有比那更絕望的了。 又失眠。有時候掙扎到凌晨四五點還睡不著,S正酣夢,我便一個人走上陽臺,看著好不容易稍微清冷了一下的廣州城。天怎么也黑不透,那種不徹底的黑暗,混沌至萬念俱灰。 有時候又是一個人沖出去。12月的廣州在夜晚還是有些涼意的,頂著大風繞著大橋走一大圈。星海音樂廳燈火熒熒,門前總有流浪歌手坐在音箱上彈吉他,高聲歌唱。氣喘吁吁地沖回家來,悶聲不吭,和衣就睡。 硬板床上被子很薄,冷得我瑟瑟發抖,床單經久不洗,氣味復雜,我枕著那種擠公交車一般的落魄和無助感,想念老家,閉眼滲出淚來。S苦悶而無奈地看著我,無法理解,也不知如何是好。 最好的回憶,大概就是去燒烤攤吃生蠔扇貝了。煙熏火燎的夜晚,簡陋的小桌子上杯盤狼藉,酒瓶子散了一地。喝到夜深,也不想回家。那條長長的樓梯,永不開窗的小臥室,氣味陳雜的床,黑暗的小廁所,讓我不敢面對。我又不能不顧情面地抱怨,為何并不拮據,卻非要過得這么潦草。 其實大約是生活的真相,叫我不敢面對。 今日回想起來真是又(www.lz13.cn)悔又愧——當時我的抑郁是生理疾病,固然可以諒解,我也不想如此。但受苦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別人啊。 那時我對S說過,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多大的夢想。 其實后來才覺得,兩個人之間,別說這么重的話。許多重話本就是夸大其詞,好像在一上路的時候,就背負了沉沉包裹,稍微遠一點兒就累。反倒不如什么諾言什么期許都沒有,輕車熟路走下去,能走多遠就多遠,指不定還長久些。 愛的安亡,使我們每個人都成了守墓人。 三年后的夏天,我就這么站在芝加哥河的橋上,望著威嚴整飭的壯觀建筑群,在有風的黃昏里,想念起廣州的暑熱來。 (未完待續) 本文摘自七堇年主編《近在遠方》 七堇年作品_七堇年散文集 七堇年:醉笑。離傷。 七堇年:為了忘卻的紀念 七堇年:是的,是的分頁:123
沈從文:新湘行記 ——張八寨二十分鐘 汽車停到張八寨,約有二十分鐘耽擱,來去車輛才渡河完畢。溪水流到這里后,被四圍群山約束成個小潭,一眼估去大小直徑約半里樣子。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被陽光雨露漂得白白的,中心滿潭綠水,清瑩澄澈,反映著一碧群峰倒影,還是異常美麗。特別是山上的松杉竹木,挺秀爭綠,在冬日淡淡陽光下,更加形成一種不易形容的清寂。汽車得從一個青石砌成的新渡口用一只方舟渡過,碼頭如一個畚箕形,顯然是后來人設計,因此和自然環境不十分諧和。潭上游一點,還有個老渡口,有只老式小渡船,由一個掌渡船的拉動橫貫潭中的水面竹纜索,從容來回渡人。這種擺渡畫面,保留在我記憶中不下百十種。如照風景畫習慣,必然作成“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姿勢,擱在靠西一邊白石灘頭,才象符合自然本色。因為不知多少年來,經常都是那么擱下,無事可為,鎮日長閑,和萬重群山一道在冬日陽光下沉睡!但是這個沉睡時代已經過去了。大渡口終日不斷有滿載各種物資吼著叫著的各式貨車,開上方舟過渡。此外還有載客的班車,車上坐著新聞記者,電影攝影師,音樂、歌舞、文物調查工作者,畫師,醫生……以及近乎挑牙蟲賣膏藥飄鄉趕場的人物,陸續來去。近來因開放農村副業物資交流,附近二十里鄉村趕鄉場和到州上做小買賣的人,也日益增多。小渡船就終日在潭中來回,盤載人貨,沒有個休息時。這個覺醒是全面的。八十二歲的探礦工程師丘老先生,帶上一群年青小伙子,還正在湘西自治州所屬各縣爬山越嶺,預備用錘子把有礦藏的山頭一一敲醒。許多在地下沉睡千萬年的煤、鐵、磷、汞,也已經有了一部分被喚醒轉來。 小船渡口東邊,是一道長長的青蒼崖壁,西邊有個裸露著大片石頭的平灘,平灘盡頭到處點綴一簇簇枯樹。其時幾個趕鄉場的男女農民,肩上背上挑負著籮籮筐筐,正沿著懸崖下腳近水小路走向渡頭。渡船上有個梳雙辮女孩子,攀動纜索,接送另外一批人由西往南。渡頭邊水草間,有大群白鴨子在水中自得其樂的游泳。懸崖罅縫間綠茸茸的,崖頂上有一列過百年的大樹,大致還是照本地舊風俗當成“風水樹”保留下來的。這些樹木閱歷多,經驗足,對于本地近三十年新發生的任何事情似乎全不吃驚,只靜靜的看著面前一切。初初來到這個溪邊的我,環境給我的印象和引起的聯想,不免感到十分驚奇!一切陌生一切又那么熟悉。這實在和許多年前筆下涉及的一個地方太相象了,可能對它仿佛相熟的不只我一個人。正猶如千年前唐代的詩人,宋代的畫家,彼此雖生不同時,卻由于某一時偶然曾經置身到這么一個相似自然環境中,而產生了些動人的詩歌或畫幅。一首詩或者不過二十八個字,一幅畫大小不過一方尺,留給后人的印象,卻永遠是清新壯麗,增加人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至于我呢,手中的筆業已荒疏了多年,忽然又來到這么一個地方,記憶習慣中的文字不免過于陳舊,觸目景物人事卻十分新鮮。在這種情形下,只有承認手中這支拙劣筆,實在無可為力。 我為了溫習溫習四十年前生活經驗,和二十四五年前筆下的經驗,因此趁汽車待渡時,就沿了那一列青蒼蒼崖壁腳下走去,隨同那十幾個鄉下人一道上了小渡船。上船以后,不免有些慌張,心和渡船一樣只是晃。臨近身邊那個船上人,象為安慰我而說話:“慢慢的,慢慢的,站穩當點。你慌哪樣!” 幾個鄉下人也同聲說,“不要忙,不要忙,穩到點!”一 齊對我善意望著。顯然的事,我在船中未免有點狼狽可笑,已經不象個“家邊人”樣子。 大渡口路旁空處和圓坎上,都堆得有許多經過加工的竹木,等待外運。老楠竹多鋸削成扁擔大小長片,二三百縛成一捆,我才明白在北行火車上,經常看到滿載的竹材,原來就是從這種山窩窩里運出去,往東北西北支援祖國工礦建設的。木材也多經過加工處理,縱橫架成一座座方塔,百十根作一堆,顯明是為修建湘川鐵路而準備的。令我顯得慌張的,并不盡是渡船的搖動,卻是那個站在船頭、囑咐我不必慌張、自己卻從從容容在那里當家作事的弄船女孩子。我們似乎相熟又十分陌生。世界上就真有這種巧事,原來她比我小說中翠翠雖晚生幾十年,所處環境自然背景卻仿佛相同,同樣,在這么青山綠水中擺渡,青春生命在慢慢長成。不同處是社會變化大,見世面多,雖然對人無機心,而對自己生存卻充滿信心。一種“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增加幸福成功”的信心。這也正是一種新型的鄉村女孩子在語言神氣間極容易見到的共同特征。目前一位有一點與眾不同,只是所在背景環境。 她大約有十四五歲的樣子,除了胸前那個繡有“丹鳳朝陽”的挑花圍裙,其余裝束神氣都和一般青年作家筆下描寫到的相差不多。有張長年在陽光下曝曬、在寒風中凍得黑中泛紅的健康圓臉。雙辮子大而短,是用綠膠線縛住的,還有雙真誠無邪神光清瑩的眼睛。兩只手大大的,粗粗的,在寒風中也凍得通紅。身上穿一件花布棉襖子,似乎前不多久才從自治州百貨公司買來,稍微大了一點。這正是中國許多地方一種常見的新農民形象,內心也必然和外表完全統一。真誠、單純、素樸,對本人明天和社會未來都充滿了快樂的期待及成功信心,而對于在她面前一切變化發展的新事物,更充滿親切好奇熱情。文化程度可能只讀到普通小學三年級,認得的字還不夠看完報紙上的新聞紀事,或許已經作了寨里讀報組小組長。新的社會正在起著深刻變化,她也就在新的生活教育中逐漸發育成長。目前最大的野心,是另一時州上評青年勞模,有機會進省里,去北京參觀,看看天安門和毛主席。平時一面勞作一面想起這種未來,也會產生一種永遠向前的興奮和力量。生命形式即或如此單純,可是卻永遠閃耀著詩歌藝術的光輝,同時也是詩歌藝術的源泉。兩手攀援纜索操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個內行,擺渡船應當是她一家累代的職業。我想起合作化,問她一月收入時,她卻笑了笑,告給我:“這是我伯伯的船,不是我的。伯伯上州里去開會。我今天放假,趕場來往人多,幫他忙替半天工。” “一天可拿多少工資分?” “嗨,這也算錢嗎?你這個人——”她于是抿嘴笑笑,扭過了頭,面對湯湯流水和水中白鴨,不再答理我。象是還有話待我自己去體會,意思是:“你們城里人會做生意,一開口就是錢。什么都賣錢。一心只想賺錢,別的可通通不知道!” 她或許把我當成省里食品公司的干部了。我不免有一點兒慚愧起自心中深處。因為我還以為農村合作化后“人情”業已去盡,一切勞力交換都必需變成工資分計算。到鄉下來,才明白還有許多事事物物,人和人相互幫助關系,既無從用工資分計算,也不必如此計算;社會樣樣都變了,依舊有些好的風俗人情變不了。我很滿意這次過渡的遇合,提起一句俗諺“同船過渡五百年所修”,聊以解嘲。同船幾個人同時不由笑將起來,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句話意思是“緣法湊巧”。船開動后,我于是換過口氣請教,問她在鄉下作什么事情還是在學校讀書。 她指著樹叢后一所瓦屋說,“我家住在那邊!” “為什么不上學?” “為什么?區里小學畢了業,這邊辦高級社,事情要人做,沒有人。我就做。你著那些竹塊塊和木頭,都是我們社里的! 我們正在和那邊村子比賽,看誰本領強,先做到功行圓滿。一 共是二百捆竹子,一百五十根枕木,趕年下辦齊報到州里去。 村里還派我辦學校,教小娃娃,先辦一年級。娃娃歡喜鬧,鬧翻了天我也不怕。這些小猴子,就只有我這只小猴子管得祝”我隨她手指點望去,第二次注意到堆積兩岸竹木材料時,才發現靠村子碼頭邊,正有六七個小頑童在竹捆邊游戲,有兩個已上了樹,都長得團頭胖臉。其中四個還穿著新棉襖子。 我故意裝作不明白問題,“你們把這些柱頭砍得不長不短,好竹子也鋸成片片,有什么用處?送到州里去當柴燒,大材小用,多不合算! 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計出來了,不是商業干部是文化干部,前一種人太懂生意經,后一種人又太不懂。“嗨,你這個人!竹子木頭有什么用?毛主席說,要辦社會主義,大家出把力氣,事情就好辦。我們湘西公路筑好了,木頭、竹子、桐油、朱砂,一年不斷往外運。送到好多地方去辦工廠、開礦,什么都有用……”末了只把頭偏著點點,意思象是“可明白?” 我不由己的對著她翹起了大拇指,譯成本地語言就是“大腳色”。又問她今年十幾歲,十四還是十五。不肯回答,卻抿起嘴微笑。好象說“你自己猜吧”。我再引用“同船過渡”那句老話表示好意,說得同船鄉下人都笑了。一個中年婦人解去了拘束后,便插口說,“我家五毛子今年進十四歲,小學二年級,也砍了三捆竹子,要送給毛主席,辦社會主義。兩只手都凍破了皮,還不肯罷手歇氣。”巴渡船的一位聽著,笑笑的,愛嬌的,把自己兩只在寒風中勞作凍得通紅的手掌,反復交替攤著,“怕什么?比賽哩。別的國家多遠運了大機器來,在等著材料砌房子。事情不巴忙作,可好意思吃飯?自家的事不作,等誰作!” “是嘛,自家的事情自家作;大家作,就好辦。” 新來汽車在新渡口嘟嘟叫著。小船到了潭中心,另一位向我提出了個新問題,“同志,你是從省里來的,可見過武漢長江大鐵橋?什么時候完工?” “看見過!那里有萬千人籠夜趕工,電燈亮堂堂的,老遠只聽到機器嘩喇嘩喇的響,忙得真熱鬧!” “辦社會主義就是這樣,好大一條橋!” “你們難道看見過大鐵橋?”那中年婦人問。 ……說下去,我才知道原來她有個兒子在那邊作工,年紀二十一歲,是從這邊電廠調去的,一共挑選了七個人。電影隊來放映電影時,大家都從電影上看過大橋趕工情形,由于家里有子侄輩在場,都十分興奮自豪。我想起自治州百七十萬人,共有三百四十萬只勤快的手,都在同一心情下,為一個共同目的而進行生產勞動,長年手足貼近土地,再累些也不以為意。認識信念單純而素樸,和生長在大城市中許多人的復雜頭腦,及專會為自己好處作打算的種種乖巧機伶表現,相形之下真是無從并提。 小船恰當此時,訇的碰到了淺灘邊石頭上,閃不知船滯住了。幾個人于是又不免搖搖晃晃,而且在前仆后仰中相互笑嚷起來,“大家慢點嘛,慢點嘛,忙哪樣!又不是看影子戲爭前排,忙哪樣!” 女孩子一聲不響早已輕輕一躍跳上了石灘,用力拉著船纜,傾身向后奔,好讓船中人逐一起岸,讓另一批人上船。一種責任感和勞動的愉快結合,留給我個要忘也不能忘的印象。 我站在干涸的石灘間,遠望來處一切。那個隱在叢樹后的小小村落,充滿詩情畫意。渡口懸崖罅縫間綠茸茸的,似乎還生長有許多虎耳草。白鴨子群已游到潭水出口處石壩淺灘邊去了,遠遠的只看見一簇簇白點子在移動。我想起種種過去,也估計著種種未來,覺得事情好奇怪。自然景物的清美,和我另外一時筆下敘述到的一個地方,竟如此巧合。可是生存到這里的人,生命的發展卻如此不同。這小地方和南中國任何傍河流其他鄉村一樣,勞動意義和生存現實,正起著深刻的變化。第一聲信號還在十(www.lz13.cn)多年前,即那個青石板砌成的畚箕形渡口邊一群小孩子游戲處,有一年這樣冬晴天氣,曾有過一輛中型專用客車在此待渡,有七個地方高級文武官員坐在車中,一陣槍聲下同時死去。這是另外一時那個“愛惜鼻子的朋友”告給我的。這故事如今可能只有管渡船的老人還記住,其他人全不知道,因為時間晃晃快過十年了。現在這個小地方,卻正不聲不響,一切如隨同日月交替、潛移默運的在變化著。小渡船一會兒又回到潭中心去了。四圍光景分外清寂。 在一般城里知識分子面前,我常常自以為是個“鄉下人”,習慣性情都屬于內地鄉村型,不易改變。這個時節,才明白意識到,在這個十四五歲真正鄉村女孩子那雙清明無邪眼睛中看來,卻只是個寄生城市里的“蛀米蟲”,客氣點說就是個“十足的、吃白米飯長大的城里人”。對于鄉下的人事,我知道的多是百八十年前的老式樣。至于正在風晴雨雪里成長,起始當家作主的新人,如何當家作主,我知道的實在太少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作 沈從文作品_沈從文散文集 沈從文:爹爹 沈從文:我所生長的地方分頁:123
桃園仿麻布懶人包巾推薦 桃園絨毛布多功能懶人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在哪裡可以購買到?台中有機毛巾布懶人包巾推薦 高雄有機棉袋鼠包巾推薦 寶寶懶人包巾和浴巾有什麼不同?
留言列表